缔约过失责任
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合同订立过程中,一方因违背其依据的诚实信用原则所产生的义务,而致另一方的信赖利益的损失,并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缔约过失责任的产生,前提是企业在签约过程中有不规范的行为。主要包括:
    1、恶意磋商行为。很多经营者认为,合同没有成立之前的行为就不受约束,甚至将利用恶意磋商贻误对方的商业竞争时机视为很好的竞争手段。企业经营者通过与竞争对手进行磋商,贻误对方与他人合作的机会,这种方式的恶意磋商活动将使企业面临被追究缔约过失责任的法律风险。
    2、应当披露的的信息未披露。这种情况是较为常见的缔约过失责任发生原因,企业对外签订合同时,经营者认为对方没有询问就不必向对方说明物品瑕疵或权利瑕疵,或者经营者为了促成交易故意隐瞒瑕疵,该法律风险体现在企业已经签订的合同之中。
    缔约过失责任主要有以下类型:
    1、恶意磋商。
    2、欺诈谛约。
    3、违反人格和人格尊严等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缔约。
    4、擅自撤销要约时的缔约过失责任
    5、合同订立过程未尽通知、保密等义务给对方造成损失。
    6、合同订立时未尽保护义务侵害对方的人身权、物权。
    7、合同不成立的缔约过失责任。
    8、合同无效的缔约过失责任。
    9、合同被变更或撤销的缔约过失责任。
    10、合同不被追认的缔约过失责任。
相关文章:
            ·对于按自动撤回上诉处理的裁定,是否可以申请再审 
 
            ·物业和业主是否可以适用消费者保护权益法? 
 
            ·能否要求悬赏人支付报酬? 
 
            ·什么是缔约过失责任? 
 
            ·表见代理的成立要求? 
 
            ·合同标的、数量是合同的必备条款,当事人对此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应当认定合同不成立 
 
            ·那些行为属于恶意串通? 
 
            ·合同中履行期限及履行地点约定的注意事项 
 
            ·新冠疫情下合同纠纷中不可抗力规则的适用 
 
            ·因挂靠协议发生纠纷,不适用专属管辖 
 
            ·当事人未经上诉而直接申请再审,属于滥用再审程序的情形 
 
            ·“先盖章后打印”的文件是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