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建筑房产律师
律师热线 13951899110
房产买卖房产租赁拆迁安置离婚房产
施工承包工程欠款工程索赔联系我们
首页 >>文章

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罪的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

非法剥夺、限制其人身自由或者有伤害、侮辱等犯罪行为的依法处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对被买儿童没有虐待行为,不阻碍对其进行解救的,可以从轻处罚;按照被买妇女的意愿,不阻碍其返回原居住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tjlytel}}>

一、法律规定

1、《刑法》第二百四十一条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六条(强奸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非法剥夺、限制其人身自由或者有伤害、侮辱等犯罪行为的,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定罪处罚。(非法拘禁、非法管制、故意伤害、侮辱罪)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并有第二款、第三款规定的犯罪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又出卖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四十条的规定(拐卖妇女儿童罪)定罪处罚。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按照被买妇女的意愿,不阻碍其返回原居住地的,<{{tjlytel}}>对被买儿童没有虐待行为,不阻碍对其进行解救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

十五、将刑法第二百四十一条第六款修改为:“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对被买儿童没有虐待行为,不阻碍对其进行解救的,可以从轻处罚;按照被买妇女的意愿,不阻碍其返回原居住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注意:(1)“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只限于可以不追究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刑事责任。被追诉前主动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向有关单位反映,愿意让被收买妇女返回原居住地,或者将被收买儿童送回其家庭,或者将被收买妇女、儿童交给公安、民政、妇联等机关、组织,没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2)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对被收买妇女、儿童没有实施摧残、虐待行为或者与其已形成稳定的婚姻家庭关系,但仍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一般应当从轻处罚;符合缓刑条件的,<{{tjlytel}}>可以依法适用缓刑。(3)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犯罪情节轻微的,可以依法免予刑事处罚。(4)多名家庭成员或者亲友共同参与出卖亲生子女,或者“买人为妻”、“买人为子”构成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的,一般应当在综合考察犯意提起、各行为人在犯罪中所起作用等情节的基础上,依法追究其中罪责较重者的刑事责任。对于其他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必要时可以由公安机关予以行政处罚。

二、司法解释

1、两高一部”和全国妇联2000年3月21日《关于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有关问题的通知》第四部分:“凡是拐卖妇女、儿童的,不论是哪个环节,只要是以出卖为目的,有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tjlytel}}>窝藏妇女、儿童的行为之一的,不论拐卖人数多少,是否获利,均应以拐卖妇女、儿童罪追究刑事责任。对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以及阻碍解救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构成犯罪的,也要依 法惩处。出卖亲生子女的,由公安机关依法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罚 款;以营利为目的,<{{tjlytel}}>出卖不满十四周岁子女,情节恶劣的,借收养名义拐卖儿童的,以及出卖捡拾的儿童的,均应以拐卖儿童罪追究刑事责任。出卖十四周岁以上女性亲属或者其他不满十四周岁亲属的,以 拐卖妇女、儿童罪追究刑事责任。

三、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罪转化为拐卖妇女、儿童罪

以“收买”形式构成的拐卖妇女、儿童罪与收买被拐卖妇女、<{{tjlytel}}>儿童罪在形式很相似,但二者在主观故意和客观表现上有着明显区别: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要求行为人不具有出卖的目的,而是意图与被害人建立婚姻家庭关系或其他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在客观上要求行为人没有将收买的妇女、儿童出卖的行为。拐卖妇女、儿童罪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具有出卖的故意;并且在客观上“收买”只是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一个中间环节,犯罪分子收买被拐妇女、儿童后,便将被害妇女、儿童又转手倒卖与他人,从中谋取不义之财。但是,实践中要注意正确处理以下两种情形:(1)行为人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后又出卖的。有的买主在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时并不是以出卖为目的,但在收买后,由于种种原因又将收买的妇女、儿童卖与他人。对于这种情况,根据本法规定应以拐卖妇女、儿童罪处罚。(2)行为人事先与“人贩子”有约定的。这种情况很复杂,应区别对待:行为人指使他人拐卖妇女、儿童,然后再予收买的,是拐卖妇女、儿童罪的共犯,不能认定为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罪;虽与“人贩子”有约定,甚至已先期交钱,但并没有参与其他行为的,<{{tjlytel}}>仍应认定为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

四、拐骗儿童罪与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

拐骗儿童罪与拐卖儿童罪这两个罪名在犯罪手段上往往相似,如采取欺骗、利诱等手段使儿童脱离监护人的监管等,但两者在主观意图上存在严格区别:如果以收养为目的偷盗幼儿使其脱离监护人的监管,构成拐骗儿童罪;如果以出卖、或以敲诈勒索为目的偷盗婴幼儿,依法应当构成拐卖儿童罪或绑架罪。

具体区别为:

1、客体要件不同。拐骗儿童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家庭关系和儿童的合法权益。采用蒙骗、利诱或者其他方法,使儿童脱离自己的家庭或者监护人的行为。而拐卖妇女、儿童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利,因而性质不同。<{{tjlytel}}>

2、.犯罪对象不同。拐骗儿童罪的对象只限于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而拐卖妇女、儿童罪的对象范围广,既可以是成年妇女,也可以是儿童。

3、犯罪目的不同。拐骗儿童罪,主要是为了收养或者使唤、奴役,<{{tjlytel}}>而拐卖妇女、儿童罪则是贪图钱财,贩卖牟利。如果拐骗儿童是为了贩卖牟利,则应以拐卖妇女、儿童罪论处

五、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的司法认定

1.本罪和拐卖妇女儿童罪界限

拐卖妇女、儿童罪中的收买,是为了出卖而收买, <{{tjlytel}}>“收买”只是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一个中间环节,犯罪分子收买被拐妇女、儿童后,便将被害妇女、儿童又转手倒卖与他人,从中谋取不义之财。或者虽然不是为了出卖而收买,但是收买后又出卖的,也按照拐卖妇女、儿童罪处罚。

2、本罪一罪与数罪的界限

根据本条规定,行为人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并有下列行为的,<{{tjlytel}}>应依照本法关于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1)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后,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的,对行为人以强奸罪和收买被拐卖妇女罪实行并罚。

(2)对收买的被拐卖妇女、儿童,非法剥夺、限制其人身自由或者有伤害、侮辱等犯罪行为的,应分别依照本法关于非法拘禁罪、伤害罪、侮辱罪的规定认定行为性质,并与收买被拐卖的妇女、<{{tjlytel}}>儿童罪实行数罪并罚,另外对收买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并犯有下列罪行的,一般也应予以数罪并罚:明知被拐卖妇女有配偶而与之结婚,或形成事实婚姻,<{{tjlytel}}>构成重婚罪的。与被收买的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发生性行为,构成奸淫幼女罪(现已并入强奸罪)的。

3、可以不予追究刑事责任情形根据本条规定,具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

(1)收买被拐卖的妇女,按照被买妇女的意愿,<{{tjlytel}}>不阻碍其返回原居住地的。即行为人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后,并没有强迫其与自己共同生活,当被买妇女要返回原居住地时,行为人未强行阻碍。

(2)收买被拐卖的儿童,对被买儿童没有虐待行为,不阻碍对其进行解救的。这里的不阻碍对被买儿童解救,是指当被害人的家属或有关组织或部门得知被买儿童下落,前去领回被买儿童时,行为人没有强行阻拦。<{{tjlytel}}>

(3)被买妇女与收买人已经成婚,并愿意留在当地与收买人共同生活。这种情况,对收买人应视为“按照被买妇女的意愿,不阻碍其返回原居住地”,也不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六、介绍买卖妇女、儿童行为的定性问题

将介绍买卖妇女、儿童行为作为拐卖妇女、儿童罪的共犯

介绍买卖妇女、儿童行为能否作为买卖妇女、儿童行为的帮助犯处理,首先要看其与买卖妇女、儿童犯罪能否成立共同犯罪。笔者认为,依据共犯原理和介绍买卖妇女、儿童行为的主客观特征,该行为可以作为买卖妇女、儿童犯罪的帮助犯处理。

将介绍买卖妇女、儿童行为作为帮助犯处理符合共同犯罪的<{{tjlytel}}>“合意”要求。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是共同的犯罪故意,但共同的犯罪故意并不能简单地被理解的“共同”的故意,而应被解释为各共犯人之间的意思联络,即“合意”。“概括地说,所谓共同犯罪故意,是指各行为人通过意思的传递、反馈而形成的,明知自己是和他人配合共同实施犯罪,并且明知共同的犯罪行为会发生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而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介绍买卖妇女、<{{tjlytel}}>儿童行为人与买卖妇女、儿童行为人之间是否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应从该行为的客观表现中寻找依据。一方面,介绍行为的表现形式反映出强烈的交互性和联络性。关于介绍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并未明确规定。笔者认为应结合“介绍”的语义进行分析。<{{tjlytel}}>对“介绍”一词有如下三种解释:其一,使双方相识或发生联系,如向某人介绍某人;其二,引进、带人(新的人或事物),如介绍人伙;其三,使了解或者熟悉,如介绍情况。结合我国刑法中“介绍”行为成立犯罪的情形,<{{tjlytel}}>认为,我国刑法中的“介绍”行为主要指的是上述解释中的第一种和第三种含义,即使违法犯罪者之间相识或者发生联系,或者是使违法犯罪者了解或者熟悉某种情况,前者主要表现为引荐、联系、沟通等行为,<{{tjlytel}}>后者主要表现为提供信息、报告情况等行为。这些行为都能体现出行为人之间的意思联络。另一方面,司法实践中,介绍买卖妇女、儿童行为通常表现为基于买卖中的一方或者双方的委托而发起实施,对于介绍买卖妇女、儿童行为人来说,其与买卖妇女、儿童行为人中的一方或双方在主观上具有相互沟通、彼此联络,<{{tjlytel}}>其明知自己的介绍行为和他人的买卖行为的性质,也明知自己的介绍行为必然或者可能促进他人买卖妇女、儿童犯罪的实施或者完成,希望后果的发生。总之,介绍者与买卖者之间既有共同的认识因素,也有共同的意志因素,具备共同的犯罪故意。
相关文章:

·故意杀人罪的定义及构成要件

·故意杀人罪的认定

·故意杀人罪的量刑标准

·故意杀人罪的特殊规定

·故意杀人罪的既遂与未遂

·故意杀人罪的法律法规

·故意杀人罪的赔偿标准

·故意杀人罪的案例分析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定义及构成要件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认定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量刑标准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司法解释

电话咨询.|.短信咨询.|.留言咨询
©Copyright Reserverd
南京建筑房产律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