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条款,是否有效?
确定员工的停工留薪期限和待遇,目前主要是依据现行《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即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理论上来说,停工留薪期期限应当自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之日起,至工伤职工伤残等级评定之日止。但是,实际上,有时候员工的伤情无需停工治疗也无需评残,有时候企业或员工没有及时申报工伤,导致认定工伤和伤残鉴定的时间距离工伤发生非常远,诸如此类,这类情况都导致企业在确定停工留薪期的时候不知所措。
相关文章:
·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加班费,劳动者因此辞职,能否要求经济补偿?
·被派遣劳动者辞职是否受到限制?
·劳务派遣中劳动者的工伤保险待遇应如何承担?
·与用人单位签订保密协议的劳动者违反该协议的,应否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由用人单位承担违约金的条款是否有效?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条款,是否有效?
·达到退休年龄后被解雇,是否需要支付经济补偿
·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从何时起算?
·工作25年,离职补偿算25个月还是12个月
·合同期满后公司才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经济赔偿的认定
·经济补偿的标准
·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有哪些?